首页 >> 剪切机

郎顾之争在2005公众对经济学家的非理性质疑0肇庆

合生五金网 2022-07-13 17:34:37

郎顾之争在2005 公众对经济学家的非理性质疑

事件回顾

2004年8月9日,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发表了一篇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称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在并购科龙、美菱等企业时,采用“安营扎寨”、“趁虚而入”等7种手段,只花了区区9亿元,就鲸吞了136亿元总值的企业。16日,顾雏军以“诽谤罪”向香港高等法院提起诉讼,“郎顾公案”由此引发。此后,一些经济学家分别发表意见,由此引爆了意义深远的“郎顾之争”。

2004年10月21日,顾雏军借召开“科龙20年发展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研讨会,邀请了许多著名“经济学家”为其背书。

2005年8月1日,顾雏军因涉嫌经济问题被依法审查。10月26日,证监会对顾雏军及科龙电器的调查结果正式公布,顾雏军等人及格林柯尔系有关公司涉嫌侵占、挪用科龙电器财产累计发生额为34.85亿元,涉嫌8类犯罪行为。

顾雏军倒台后,在痛惜于国有资产流失的忧愤中,公众舆论的矛头纷纷指向当时挺顾的那些经济学家,甚至波及一些支持国企产权改革的主流经济学家。有人责问:为何国内主流经济学家会频频失语?他们忘记了作为知识分子所应该具有的历史责任了么?甚至有媒体问:中国经济学家的良心哪儿去了?

2005年8月15日,东方早报评论版主编陈季冰先生发表文章《声讨“主流经济学家”无助于促进公正》,阐述了三个观点,1、真正的中国主流经济学家并没有“挺顾”,而只是在维护自身多年来对产权改革理论的信念;2、经济学家并不必然是人民大众的直接代言人,如果经济学家必须为某一事物代言的话,应该是客观真理;3、中国经济学界真正的问题一是缺乏超然于行政体系的学术独立,二是缺少严格的学术规范,经济学家常常越界。

这篇文章给舆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既然中国主流经济学家对顾雏军一案并没有道义上的责任,那么,对其进行声讨似乎也就缺少了基础和必要性。

顾雏军案还没有淡出人们的视线,今年10月,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说,“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而在其后,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公众信任率超过10%的经济学家仅两人,郎咸平(31.0%),吴敬琏(19.8%),12.5%的人回答“谁都不相信”。

在这几个事件之后,一场关于中国经济学家的大讨论也愈演愈烈……

2005年无疑是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多事之秋。民众和网络不绝于耳的批评和指责,使一向风光无限的主流经济学家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这些年来,公众对经济学家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经济学家经常越出自己的专业范围,就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发表一些不正确的甚至不负责任的言论;二是经济学家没有坚守知识分子的操守,通过影响公共政策,为强势群体代言和谋利。

不过也有声音为经济学家鸣不平,认为,当今中国“经济学家”是一个非常有历史使命感的群体。他们理想化色彩很浓的行为,使许多局外人难免不易理解。

还有人认为不能因为某个或某些经济学家出了问题,就整体否定中国经济学界,对他们在改革开放中所起的作用和作出的努力视而不见。

综观对经济学家的态度与看法,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种观点:

思想交锋

1客观看待中国的经济学家

声讨“主流经济学家”无助于促进公正

“顾雏军案”曝光之后,国内媒体的表现十分值得反省,至少在我看来是如此。谬误出在“主流经济学家”批评了郎咸平什么?

归根结底,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方向并无不当,国资流失也不是产权改革造成的,而应当归咎于我们在理论层面难以就产权改革取得突破性的共识,进而在试点操作层面无法制定出一套有效的约束监督制度。在这个意义上说,时评家笔下的所谓“主流经济学家”其实是相当“边缘”的,他们多年来的探索研究也许并未对国家的宏观决策产生真正的实质性影响。

当然,中国的经济学家绝非无懈可击,在我看来,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严重困扰着我国经济学的健康发展:一是缺乏超然于行政体系的学术独立。这是我们绝大多数社会科学家面临的共同问题,也非经济学家自身有能力解决的。二是缺少严格的学术规范。在这个层次上,既有社会科学界整体学术规范缺失的大环境因素,亦有经济学者自身的问题。

因此,与其诟病经济学家缺乏关注社会公正的“良知”,倒不如善意地奉劝他们规规矩矩地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不要把手伸得太长。早报评论版主编陈季冰2005年8月15日

我们需要怎样的经济学家

主流经济学家失去大众有着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但是,就逻辑信仰来说,主流经济学家支持民营化进程并不是曲意奉承。

当听到经济学家谈论“政府应该怎样”时,他们已经跨过界限从科学家变成了政策顾问。而当他们这样做时,争论通常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几乎任何一项政策总有受益者和受损者,而当经济学家的价值观与公众发生偏离时,经济学家就被推上风口浪尖,正像我们看到的那样。

无论如何,重要的是,经济学家所做出的规范命题应该有可靠的实证研究作为支撑,正因如此,经济分析才具备了分析社会问题的独特视角……因而,总的说来,一个好的经济学家既要客观又要主观;既要冷峻,又要满怀人文关怀。国际金融报傅勇2005年10月21日

经济学家该反思什么

正如丁学良所说,某些主流经济学家把太少的精力用来做经济科学研究,把太多的精力用来为某一利益集团说话。于是,保持独立性,坚守良知,满怀正义和理性这些特质被他们用相反的方式所置换。

当然,断言中国真正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只是一家之言,但笔者认为,丁学良的本意并非要为中国的经济学家集体画像,也并非刻意与他们过不去。丁学良的论语实际上包含着对某些经济学家的失望,联系到一段时间以来国人对经济学家的不满和质疑,可以说传递的信号很明显:某些经济学家该深思了。第一财经日报王石川2005年10月27日

2对待经济学家应该宽容一点

何必要求经济学家代言大众

理论上,专家是社会理性的表现,他们代表着科学与真相。这不仅需要专家的学术背景,更需要有讲真话的勇气。人们对经济学家的这些诉求,不仅建立在其知识背景的基础上,更建立在对他们良知操守充分信任的基础上。遗憾的是,在现实层面,事实不止一次地证明,这样的期许只是一厢情愿。

现在,指望经济学家代表公众利益的前设,明显是靠不住的。在此情况下,追问经济学家代表谁的利益,也就没有太大意义。更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果经济学家不能代表公众,我们怎么办?

代言人既然靠不住,那么,就请给予每个人平等的话语权。关乎百姓利益的各项改革,各种经济政策,别只征求经济学家的意见,只让他们说了算。他们代表不了我们,让我们自己发言。东方早报冯雪梅2005年7月29日

宽容对待经济学家的逐利性

不能因为某个或某些经济学家出了问题,就整体否定中国经济学界,对他们在改革开放中所起的作用和作出的努力视而不见。要求经济学家成为道德楷模,在目前这个利益多元化的时期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应该抱着一种平常心,以理智而务实的态度看待经济学家的逐利性。要破解这一难题,我们首先应该把经济学家还原成普通人、经济人,而不应就他们的品德提出过高的要求。经济学家还原为经济人之后,可以不必打着公共利益的旗号来为利益集团谋取私利;而对于公众来说,也大可不必将某些经济学家的言论奉为圭臬,把他们当作公共利益的代言人。承认乃至宽容经济学家的逐利性,对经济学家少一些情绪化的责难和道德拷问,恰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每日经济新闻邓聿文2005年11月1日

中国经济学家是有历史使命感的群体

心平气和地说,经济学家是人不是神,经济学家也不是一个道德符号。笔者希望在平心静气地还原“经济学家”作为“人”的原始面目的同时,也希望转型经济过度时期的人们少一点心浮气躁,多一点宽容和理解,少一点评头论足,多一点脚踏实地。

应该说,当今中国“经济学家”是一个非常有历史使命感的群体。他们理想化色彩很浓的行为,使许多局外人难免不易理解。当然,不排除他们中间也有纯粹追求“功名”和“利禄”之辈。经济观察报左小蕾2005年12月11日

3中国的经济学家不敢说真话

北京一流经济学家年收入百万二流也挣60万

当经济学家与利益集团结为盟友时,我们又如何指望那些经济学家能针对风云变幻的经济现象,实事求是地说出自己的正确判断。特别是在其理论与利益集团发生严重冲突时,经济学家们(同时又是既得利益者)又如何保持面对社会公众的公平?

经济学家们要耐得住“寂寞”,这应是经济学家的基本操守。可目前国内有几个经济学家敢站出来说,自己能耐得住学术的寂寞呢?又有几位敢于拍着胸脯保证,自己从未与利益集团有过任何的关联?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北京的一些所谓一流经济学家的年收入在百万元至数百万元,二流的经济学家年收入也在60万元左右,这些收入来自于讲课费、咨询费、项目费、稿费、给利益集团服务(以独董的身份)等许多方面。嘴皮一动,就有了如此高的收入与回报,还有几人能凭着良心说话?广州日报王毅2005年10月27日

我国几乎没有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我国的经济学家中,从事应用性研究的不少,可惜不少经济学家将“应用性”变成了“赚钱性”,对中国转型经济的诸多现实问题缺乏深入研究,也提不出什么真知灼见。

无论从事什么研究,经济学家应该与其他知识分子一样有良知,有独立人格,有社会责任感。不能把经济学作为给自己赚钱的工作,领了钱给别人消灾。公众对某些经济学家的一些行为有目共睹,才有抨击,才有“恨铁不成钢”的过激言论。

讲真话有一个立场问题。经济学家当然也有个人利益,有自己的立场,但当他在以经济学家的身份讲话时,应该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有社会责任感。一个经济学家可能是富人,但他不该当富人的代言人,以维护富人利益为己任。一个经济学家可能是穷人,但也不能以仇富为己任。他们的出发点不应该是某个利益集团的利益,只能是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和谐。也许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作为学者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新京报梁小民2005年10月27日

回声

这场对中国经济学家和中国经济学的反思,在许多方面都是有促进意义的。

在思想的碰撞过程中,普通民众逐渐认识到,经济学家也是普通人,对其道德的要求并不应该比别人高。对于经济学家的言论,是应该有所鉴别和判断的。诚如有网友所言,事实上,不只是经济学家,任何人—————学者或是卖茶叶蛋的—————都有权利为任何合法的利益集团代言。但是,在此之前,请务必做到两点:其一,不要拿着全体纳税人的钱为利益集团代言;其二,请撕下“公允中立”这块招眼的花布。

对经济学家而言,通过这场大讨论,需要反思的可能更多。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首先要把经济学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而不能把它当作个人发财、出名和当官的路子。概言之,经济学家要把经济学视为求解真知的学问来做,而不能当作名、利、仕的晋身之阶。当经济学成为显学的时候,经济学家应该慎言,更不能打着客观公正的旗号,为利益集团代言。

对中国经济学现状的认识和评价,也成为改革路径的反思和探讨的由头,促进制度变迁。

伴随着朗顾之争,以及顾雏军被依法审查,国资委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文件频频出台。

2005年4月,国资委、财政部公布《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禁止大型国企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并对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提出了规范性要求。8月29日,为规范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行为,《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管理暂行办法》公布施行。

爱之深,就会痛之切,公众现在对经济学家的不满,也正是由于此。只要经济学家的现实状况和民众对其的要求还有差距,对于经济学家的争论也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上一篇:悲哀的工资比较优势 非国企工人工资纹丝不动下一篇:国资委角色求解

男人肾虚亏精的原因是什么

五子衍宗丸的中药材组成有哪些

正常人偶尔吃一次万艾可

肌肉劳损

天和追风膏

友情链接